了解成考了解成考 报名流程报名流程 加分政策加分政策 真题汇总 18-23年真题汇总 成考办电话成考办电话

咨询热线

15700080354 (点击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考资料 > 正文内容

2025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备考重点

时间:2025-08-05 13:46:50 作者:储老师

学历提升

备考重点1: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15个地区的乐歌。"",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就是比喻,打比方。""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 "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 "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7. ""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8.《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九章》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的《哀郢》中记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9.《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以事系年,是全书的纲领;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以及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列传,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史。

10.《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唐宋八大家是: --韩愈 刘--柳宗元 争--曾巩 王--王安石 修--欧阳修 三书()--苏洵、苏轼、苏辙

人物描写方法: 1.肖像描写 2.行为描写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5.细节描写

抒情方法: 1.借景抒情 2.借叙述抒情 3.借比喻抒情 4.借典故抒情 5.直抒胸臆

表现方法: 对比(对比反托) 侧面(侧面描写 侧秒烘托) 铺垫(铺垫反衬) 象征(象征,暗示,隐喻) 托物言志 比兴(只用于诗词) 白描 反讽 先抑后扬

《往事》(托海言志)、 《炉中煤》 (托煤言志)、 《鹰之歌》(托鹰言志)三篇比较典型 ;反讽手法只在鲁迅《灯下漫笔》中多处用到,欲扬先抑手法只在《往事》中提到。记住这 些就可以了

议论文: 分为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可以是史实,也可以是具体事例)和理论论据(名人名言,科学道理) 论证方法有归纳论证:凡是举例说明都属于,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演绎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有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凡比喻论据都属于类比论证,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是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观点的方法。

《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成语典故“萧墙之内”又名“祸起萧墙”“分崩离析”“既来之,则安之”

《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的反对兼并战争,主张力行仁政天下统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孟子和孔子同属儒家学派

《秋水》出自庄子,通篇采用寓言形式说理 庄子和老子同属道家学派 典故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大方之家)

《大同》出自于礼记是一部儒家著作 出自典故天下为公 大同: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 孔子所认为他所生活得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谏逐客书》选自《史记》出自于李斯,也是秦代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

《陈表情》出自李密 全文采用了“以子之矛 攻之其之”的论证方式 出自成语“零丁孤苦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皇天后土 急于火星”

《五代史伶官传序》出自欧阳修,是一篇序文也是一篇史论

《答司马谏议书》出自王安石,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 王安石的政治主张是“有补有世 以适用为本

记叙文:

《郑伯克断于鄢》出自《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古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眤,厚将崩”

《冯媛客孟尝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古语:“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又名“狡兔三窟”

《李将军列传》出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赞美李广

《张中丞传后序》作者韩愈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专集散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作者柳宗元,他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作者宗臣,是明代的“后七子”之一。

《马伶传》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侯方域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

《往事》作者冰心。选择冰心的散文集《往事》,是文学研究社的成员之一,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代表作品有小说《两个家庭》《去国》《冬儿姑娘》 诗集《繁星》《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

《故都的秋》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郁达夫,是现在著名作家,他和郭沫若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小说的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薄奠》

《香市》选择矛盾的散文集《话匣子》,是一篇记事散文 矛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是现在著名作家 矛盾著名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小说《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 散文名篇《香市》《风景谈》《白杨礼赞》

《爱尔克的灯光》选自巴金散文集《龙·虎·狗》,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受俄国民粹派革命影响,第一部作品《灭亡》 主要代表作有两个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集有有《龙·虎·狗》,《生之忏悔》《旅途随笔》

《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是一篇游记散文 沈从文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诗词歌赋: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首民歌,是一首叙事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成语“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有伟大成就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是楚辞体诗歌,战国后期产生的新诗体是楚辞

《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

《短歌行》作者曹操,是一首乐府旧题诗,曹操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诗”

《饮酒》作者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古诗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是田园派的开创者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是一首七言绝句,边塞诗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称,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七言圣手”之称

《山居秋暝》作者王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山水诗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被称为“王猛” 王维的诗融诗,画,音乐,理趣为一体(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

《行路难》作者李白,属七言歌行体 李白是盛唐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蜀相》作者杜浦,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并称“李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杜陵叟》作者白居易,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新乐府诗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唐代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与好友元镇诗歌风格相近,称为“元白”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口号

《无题》作者李商隐,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诗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也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关山月》作者陆游,是一首旧题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陆游是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

《炉中煤》选择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女神》是我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剧家,19217月,和郭沫若在东京组织了创造社 代表作品有《女神》《星空》《恢复》等诗集,抗战时期的历史剧《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历史剧《蔡文姬》等

《发现》选自闻一多诗集《死水》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闻一多在诗届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既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 格律派,自由派,象征派成为我国新诗发展史上三大重要诗派

《再别康桥》选择徐志摩的《猛虎集》 徐志摩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是“新月社”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有《志摩的诗》《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记》

《我在这片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北方》 艾青是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及后续创作的《北方》《向太阳》

《门槛》选择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集》 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猎人笔记》

《虞美人》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

《八声甘州》是作者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词人,是婉约词派的开创者,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

《声声慢》是一首慢词,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词风人称易安体,

《水龙吟》作者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的词雄劲豪迈,悲壮沉郁,是南宋诗坛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词集有《稼轩词》,同时是宋词流传下来最多的词人。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马致远,人称“曲状元”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为: 郑振铎 叶绍钧 沈雁冰 许地山 王统照 郭绍虞 周作人 孙伏园 后来的陆续的成员有 冰心 朱自清 老舍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小说: (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其中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魂断枪》作者老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与矛盾,巴金,是现代长篇小说大家,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源头和杰出代表 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中篇小说《月牙》《魂断枪》

《米龙老爹》作者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为《羊脂球》《米龙老爹》

《苦恼》作者契诃夫,是俄国著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代表作有《变色龙》《公务员之死》《哭脑》,戏剧作品有《万尼亚舅舅》

《麦琪的礼物》作者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戏剧: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莆的《西厢记》

《日出》选自《日出》第二幕,作者曹禺 代表作有《雷雨》《原野》《日出》

备考重点2:前赤壁赋

1、作家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2、写作背景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有名的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三年前,作者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虽免一死,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没有自由。他在政治失意,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寄情诗酒,放浪山水,曾两次泛游赤壁,写了两篇文赋,此为前一篇。赋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达观看法。

3、情感变化线索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作者感情由乐到悲,再由悲到乐的变化为线索,可看作三个层次:第一段为第一个层次,写作者因泛舟江上而产生的自由快乐之感,仿佛“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第二段、第三段为第二个层次,写作者因客人所吹洞箫的呜咽之声而引出客人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悲观的一面。第四段、第五段为第三个层次,是对前一种态度的否定,引入庄子齐物的思想,阐述“变”与“不变”的道理,主张应采取一种委运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的生活态度。

4、作者的思想矛盾

本文虽然设了主客问答,其实反映了作者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客人的观点,表现了内心悲观的一面,而主人的观点反映了作者思想乐观的一面。客人说的是他内心的烦恼,而主人所说的是对这种烦恼的超越。最后客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的观点,说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得到了疏解。

5、景物与抒情、说理的关系

这篇文章成功地描写了清风、明月、江水三种景物,对抒情和说理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是借景物描写抒情。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江水构成一个优美的意境,使人们置于这种意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受,从而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快乐心情。第四段是借景说理。如“江上之秋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自然之美,是人们天然的朋友,是造物者对人的恩赐,人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它。

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人类的幸福,从而使主人所主张的人们应该快乐地生活的观点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6、主客问答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中往往是客人说出一套,有理有据,显得很雄辩,而主人则后发制人,说出一套更玄妙的道理。这种主客对话,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妙趣横生。

本文也采用了这一方式,设主客问答。其中客人所说的代表了作者思想的一面,而主人所说的代表了其思想的另一面。其中主人说服了客人,客人对主人的议论表示心悦诚服的接受,表明其思想上的矛盾达到了统一。

7、骈散相间

《前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语言骈丽、押韵,用韵时疏时密,却又极尽变化之能事,骈散结合,流畅婉转,用韵自由,疏密相问,极见艺术功力。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学籍查询:3月初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